預估價格
TWD 30,000-60,000
HKD 7,000-14,000
USD 900-1,800
CNY 7,000-13,000
成交價格
簽名備註
釋文:子曰:「君子之教以敬也,非家至而日見之也;教以孝,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;教以悌,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;教以臣,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。」詩云:「愷悌君子,民之父母。非至德,孰能順民如此者乎?」
款識:孝經廣至德章第十三,卜兹恭錄。此作為予十年前所書,尚以歐、柳之體為本,寫來至為真誠,但不止以誠懸為宗,想變之心可知。丙戌卜兹題記。
鈐印:陳宗琛(白文)
來源
私人收藏,台灣
款識:孝經廣至德章第十三,卜兹恭錄。此作為予十年前所書,尚以歐、柳之體為本,寫來至為真誠,但不止以誠懸為宗,想變之心可知。丙戌卜兹題記。
鈐印:陳宗琛(白文)
來源
私人收藏,台灣
+ 概述
《孝經》以孝為核心,闡述了儒家君臣父子之道,深受歷代統治者與士大夫推崇,不僅被列入十三經,也曾是科舉考試的項目。《孝經》在傳播過程中與佛、道思想交融,甚至在民間被認為具有感通神明的大願力,因此也用於祈禱、驅邪、治病的特殊用途。作為古代宗法社會的依歸,《孝經》亦廣泛流傳於古代書畫作品中,歷代書家如孫過庭、李公麟、趙孟頫、管道昇、文徵明、董其昌等名下皆有《孝經》作品傳世。
《孝經》全書共十八篇,卜玆此作書第十三篇〈廣至德〉章,寫於1996年,全文以歐柳唐楷書寫,清勁挺拔、端嚴脫俗。作品完成十年後,卜玆又以小字行草於兩側題款,記錄下創作原委,抒發當時已醞釀待發的求變之心——雖然虔誠地以歐陽詢、柳公權為本,但卻不以古人為終極目標,始終保有創新的意識。
卜玆自幼顯露書法天賦,勤於技藝琢磨,二十五歲便以楷書作品參賽獲獎。在書道的實踐上,他與書道的大成就者所見相同,深諳「自古未有不善正書而工於草者」、「守法度者至嚴,則出法度者至縱」之道,也是因此卜玆始終動遵法度,勤於日課。卜玆潛心修養問道,長年保持打坐、冥想、寫經的習慣。他的楷書作品如《阿彌陀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道德經》等多帶有唐人楷書的秀骨,也為他在標誌性的大狂草作品之外,贏得了藝文收藏圈的另一陣掌聲。
本件作品書寫《孝經》,寫經本身可謂是一種文化上的傳統延續;於此之外,本件作品乘載了兩條時間軸,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正如樹木年輪一般,記錄了卜玆的書藝之路並非一蹴來到具解構性的當代草書,而是分別在技藝與知識上聚合了各種紮實深刻的淬鍊,才有今日的面目。又正是這份時刻自省的態度與能力,使卜玆在快速變動的時代浪尖上持續起乘高飛。
《孝經》全書共十八篇,卜玆此作書第十三篇〈廣至德〉章,寫於1996年,全文以歐柳唐楷書寫,清勁挺拔、端嚴脫俗。作品完成十年後,卜玆又以小字行草於兩側題款,記錄下創作原委,抒發當時已醞釀待發的求變之心——雖然虔誠地以歐陽詢、柳公權為本,但卻不以古人為終極目標,始終保有創新的意識。
卜玆自幼顯露書法天賦,勤於技藝琢磨,二十五歲便以楷書作品參賽獲獎。在書道的實踐上,他與書道的大成就者所見相同,深諳「自古未有不善正書而工於草者」、「守法度者至嚴,則出法度者至縱」之道,也是因此卜玆始終動遵法度,勤於日課。卜玆潛心修養問道,長年保持打坐、冥想、寫經的習慣。他的楷書作品如《阿彌陀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道德經》等多帶有唐人楷書的秀骨,也為他在標誌性的大狂草作品之外,贏得了藝文收藏圈的另一陣掌聲。
本件作品書寫《孝經》,寫經本身可謂是一種文化上的傳統延續;於此之外,本件作品乘載了兩條時間軸,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正如樹木年輪一般,記錄了卜玆的書藝之路並非一蹴來到具解構性的當代草書,而是分別在技藝與知識上聚合了各種紮實深刻的淬鍊,才有今日的面目。又正是這份時刻自省的態度與能力,使卜玆在快速變動的時代浪尖上持續起乘高飛。
相關資訊
翰墨丹青—書畫及古文物專場
羅芙奧台北2025春季拍賣會
2025/05/31 (六) 下午3:00